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毛主席建国后为何不登泰山?

2022-09-11 19:11:24 4353

摘要:毛主席雄才大略,一生爱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常登山咏志,抒发情怀,无山不能吟,无山不成词,留下了一章章壮丽诗篇,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义无反顾跟党走,“敢教日月换新天”。可是建国后,毛主席曾四次来到泰山脚下,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上去,给后人留下一...

毛主席雄才大略,一生爱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常登山咏志,抒发情怀,无山不能吟,无山不成词,留下了一章章壮丽诗篇,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义无反顾跟党走,“敢教日月换新天”。

可是建国后,毛主席曾四次来到泰山脚下,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上去,给后人留下一个谜团。

风华正茂,泰山上确定救国方向

毛主席年轻时是上过泰山的。

泰山屹立于华北平原之东,雄奇险峻,巍峨磅礴,文化厚重,它东揽大海,西瞰黄河,气势雄伟,为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象征,青年毛泽东神往已久。

1919年的中国,风云激荡。民国建立了,但国家还是积贫积弱、军阀混战、暗无天日。1919年3月,毛泽东去上海送别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特地去游览曲阜孔庙,登泰山。

孔子是圣人;泰山是圣山,中国向何处去,如何才能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青年毛泽东忧虑徘徊,想去中国文化的发源地看看,借古鉴今。可惜的是当时的孔府、孔庙在乱世中无人看护,荒凉不堪,大门紧锁,毛泽东失落一阵,只好去登泰山。

南朝《述异记》载:开天辟地的盘古氏死后,头向东方,化为泰山。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孕育万物、诞生希望的地方,是生命之源。

青年毛泽东拾阶而上,一路阶梯,一路古屋,一路碑文,直奔玉皇顶。辛亥革命后,旧的思想体系被打破,新的政治思想尚未确立。很多年轻同志都劝说他跟大家一起去外国看看,寻找好办法来拯救这个古老的国家,是不是要出去看看,青年毛泽东登山寻古,心事重重。

泰山的碑文和刻石浩如烟海,历代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一路留下了近千处诗文,青年毛泽东读得如饥似渴,仿佛在与先贤进行一场对话。

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曹植、诸葛亮、杜甫、李白、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等好像一个个走了出来,在与毛泽东探讨艺术、风格和巍峨壮丽的泰山高韵。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激励着这个古老民族愈挫愈勇,奋斗不息。

行至中天门,路越来越陡,香客们走不动了,转而寻找轿夫。泰山轿夫历史悠久,都是穷苦人。他们两人一组,或蹲或站,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简单的轿子放在身边等人叫唤。

一旦与大腹便便的达官贵人谈好,便欢天喜地的抬上与自己身材不相称的重量,为了一口饭,在陡峭的台阶上疲惫奔命。一台台轿子从毛泽东身边走过,一个个压弯的腰杆让毛泽东压抑得踹不过气来,这残忍的景象不就是当下中国的写照吗?!

行至玉皇顶,天色已晚。为看泰山日出,青年毛泽东就在玉皇殿找个角落坐下过夜。

清晨4时许,茫茫迷雾由灰暗变淡黄,由淡黄变橘红,彩霞与云海辉映,日轮撩开云帐,喷薄而出,刹那间金光弥漫,层林尽染,好一个日出东方!毛泽东大受鼓舞,瞬间清醒:中国的国情与列强不同,无法复制抄袭,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选择!

下山后,青年毛泽东一头扎进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再也没有回过头。

唤醒民众,农奴黑手高举霸主鞭

1936年6月,在延安窑洞中,美国记者斯诺见到了“身材消瘦,很像林肯”的毛泽东。当时的毛泽东满脸疲惫,背有点驼,但精神很好,思维敏捷。

在窑洞昏暗的光线中,在谈话间,斯诺敏锐地发现毛泽东身上有股“异乎寻常”的力量,而这些力量的来源竟是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特别是农民”。

斯诺感觉毛泽东身上似乎背负有某种“天命”,他正在努力开创的事业代表了这些“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的农民的迫切需求。

毛泽东与斯诺也谈到了泰山,但语焉不详,几句带过。说多了,怕自己伤心。

泰山轿夫留给毛泽东的印象太深了,那种悲惨,那种心酸,那种苦难,印在心里,挥之不去,带领他们反抗压迫,挺起腰杆,当家做主,从此成为毛主席毕生的追求。

在毛泽东看来,在贫穷落后的中国,要推翻反动政权,党依靠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农民阶级,这在当时是非常的叛经离道,很长时间不为党内主流思想接受。毛泽东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他断定:“农民问题不解决,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青年毛泽东是博览群书的人,但泰山归来后,他读来读去,这才发现几千年的农业国历史,竟然没有一个字写的是农民,毛泽东很生气,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历史,是被颠倒了,他要把颠倒的历史倒过来。

纵观上下五千年,历来的英雄都是王侯将相,只有毛主席,他让普通的中国人,工农兵,才会成为大众歌颂的英雄,“最干净的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只有毛主席,把中国农民抬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

泰山雄浑挺拔,巍峨厚重,常被古人引用。西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被泰山归来的毛泽东充分认可,并引用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张思德出生贫苦,只是一个普通战士,因烧炭而牺牲。

毛主席坚持为他开追悼会,题写挽词。张思德同志虽然普通寻常,但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泰山若有知,是它启示了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进而“唤起工农千百万”,“黑手高悬霸主鞭”,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定当“泪水顿作倾盆雨”。

四临泰安,故地不再重游留谜团

泰安是座古城,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方便人们登泰山。

解放后,毛主席来过泰安四次,但每次都是仰首一望,匆匆别过,不提登山一事。

1952年10月28日,毛主席在建国后首次来到泰安。此时经历长期战乱的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国家国家百废待兴。

当年的个体农民极度贫困,缺乏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料。毛主席极力引导贫苦农民团结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来解决贫困问题。

列车停在泰安站,毛主席走下车来,仰望泰山,看到光秃秃的泰山上还没有种上树木,与当年的情景没有什么两样,叹口气说道:“山上有树就好了。”随即登车直奔曲阜。

 1955年,毛泽东再次来到泰安。此时有两件事让毛主席心中充满忧虑,一件是血吸虫病,一件是农村合作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毛主席常常自责工作没有做好,睡不着觉,要下去调研。

11月2日傍晚,专列进入泰安车站,泰安地委书记刘众前、地委常委田勤耕上车向毛主席汇报泰安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情况和血吸虫病发生及防止问题,毛主席还询问了其他问题,一直谈到10点多钟才结束,随即告别离开。

1958年,毛主席又一次来到泰安。此时大跃进开始,各地有些冒进情况,毛主席对汇报上来的数据又喜又忧,决定下去听听真话。8月9日凌晨3点,车到泰安站停下,泰安地委副书记李元明、地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张瑞周等人上车汇报。

毛主席严肃地问:“秋收粮食增产一倍到两倍,能达到吗?”李元明说:“完全有可能实现。”毛泽东听后自言自语地说:“但愿能实现,这样群众的口粮就能宽余些了。”

但从后来的讲话中还是发现,毛主席还是不太相信这样的“卫星”,他要求对过高的指标“压缩空气”,“留有余地”。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还特地问了登泰山山顶有没有车路,游人登山怎么走的问题。

大家盛情相邀毛主席去泰山视察,毛主席沉思良久,不置可否,谈完工作与众人道别,离开泰安。

1959年,毛泽东在解放后第四次来到泰安。

此时的毛泽东是兴奋的。为赶英超美,他推动了大跃进,他看到了工业数据的突飞猛进,他看到了在人民公社劳作后成群回家的农民,他看到了“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这不就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目标吗?

兴奋之余,他甚至辞去国家主席职务,为中国农民写历史,叫做《五亿农民的方向》,他不惜笔墨颂扬王国藩、陈学孟、刘玉如、王玉坤等这些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的“穷棒子”们,他要为中国农民立传。

此时的毛主席又是忧虑的。他一直担心大跃进会产生政策偏差,他调查的对象讲话都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党内高层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说明基层真出问题了。

4月一天傍晚约7时,专列驶进泰安站,毛主席没有叫人陪同,身边只有两位工作人员,他忧心重重地下车在泰山下的乡间小路散步,偶尔望望泰山,一言不发。这次时间很充裕,毛主席在泰安停留了一天,依旧没有登泰山。

泰山黄山,反抗压迫心结是答案

又回到开头,毛主席为什么不上泰山,其实我们可以从黄山来寻找答案。

张治中是是湖北巢湖人,因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一直坚持国共合作理念,跟毛主席颇有交情。张治中家乡观念特别重,经常在毛主席面前夸赞黄山之美,劝主席去看看。毛主席听后,仔细问:“上山有公路吗?汽车能不能开到山顶?”

张治中答:“有公路,但到不了山顶,可以坐滑竿。”毛主席脸色一变,坚决地说:“我不坐滑竿!”张治中听得云里雾里一般。

1959年9月,毛主席外出视察,张治中陪同,到安徽时,张治中又提登黄山之事,毛主席笑笑拒绝了:“那么偏的地方,哪个肯去。”

张治中更不明白了,一时语塞,毛主席见状,为缓和气氛,就和他讲起登杭州南北高峰之事,拍着自己的大腿说:“要登山,这就是我的滑竿”。直到晚年,张治中才明白这是主席对他的委婉批评,后悔不已:“我觉悟不高,不该跟主席提滑竿的事”。

这时候毛主席已经66岁了,虽然身体健康,但登泰山黄山这样的高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在张治中看来,坐滑竿跟坐汽车一样,只是一个代步工具,但在毛主席这样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一辈子号召底层民众反抗压迫,带领工农大众求解放的人来看,坐滑竿简直就是一种亵渎和莫大讽刺。

人家汗流浃背地抬着你看风景,这就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跟国民党蒋介石没有什么两样,“如果那样,无数先烈的血就白流了。”

泰山轿夫的形象刺痛了毛泽东,他不仅不坐轿子,就连担架都不坐,这让身边警卫人员伤透了脑筋。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犯延安,中央机关紧急转移。

这时候毛主席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警卫人员做了一副担架要抬着主席,被毛主席狠狠批评了几句,坚持要与大家一起行军走路。

警卫人员没有办法,找来一根柳树棍,削成拐杖,毛主席很满意,从此行军路上棍不离身。有时实在走不动了,就骑骑马,这让主席很踏实安心。

毛主席对于泰山轿夫一样的中国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痛彻心扉。每每在看戏的时候,都会为台上的“穷人”受苦而落泪,他曾对妻子贺子珍说;“我一生最见不得穷人受苦,一见他们受苦,我就会难受得流泪”。

他深刻地阐明了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教育全党“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要全心全意”。他“唤起工农千百万”,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自己没有一分私产。

这样的人民领袖,他绝对不会容忍让人民抬着他再登泰山。

结束语

毛主席爱山,更爱人民。

泰山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山,毛主席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圣人。

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眼中象征着牢不可破的万里江山,但在毛主席看来,万里江山就是像泰山轿夫一样的中国劳苦大众。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